4)第一六七章 产学研一体化_我的大明新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仇家虽然是龙凤银楼的大东主,但是大部分利益实际上进了朱瞻基的口袋。

  因为从东瀛进来的金银,朱瞻基花费的成本小,却是按照市价来结算,这一部分利益是全部属于朱瞻基的。

 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亏待他,如今他们的银楼,虽然分给了朱瞻基大半利益,其他几家的盈利,也比往日要多了许多。

  更主要的是,巴结上了朱瞻基这棵大树,他们再不用担心其他官员卡要勒索。

  永乐十三年,龙凤银楼给朱瞻基贡献了大约十五万两白银的收入。这一部分钱,朱瞻基准备又投入到下马桥的研究院。

  如今的夹江工业区,因为要有着巨大的利益推动,所以进展的比朱瞻基预想的还要快速。

  通过水力的驱动,如今不仅磨面舂米,生产枪管和锻压银元,更带动了水力纺织机的蓬勃发展。

  不仅是这些,工部有工匠就自己研发除了水力电锯,有着这种水力带动的圆片锯,再大的木头也能锯成想要形状。

  而且依靠这种连动装置,安装了砂轮片,这个电锯就变成了一个磨床。

  工业加工环节,许多环节其实都是一门通,门门通。因为许多工具无非就是形状大小的不同,其实工作原理是一样的。

  所以如今的夹江工业区成为了京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,根本不需要朱瞻基再去推动,那里的经济发展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动力源。

  去年的这个时候,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业,工业有什么用。

  但是今年这个时候,几乎所有的应天府的人都知道了,原来取代了人力,甚至是人力都做不到的事情,利用工具来完成,就是工业。

  工业区形成的虹吸效应,吸引了最少数万人在这里工作,并且将以此为生。

 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还很弱小,但是未来肯定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。

  而除了这些普通人,还有不少富商,高门贵族,也都看到了工业取代人力后形成的经济效益,他们都在积极购买专利,投资,甚至想要抢占长江沿岸的便利地方,建立自己家族的工业区。

  对此,朱棣出台了全国河流水利律。要求所有建设工业区的富商贵族,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建设占用费,还要负责用水泥和砂石稳固河道。

  这不仅可以节约朝廷大笔的治理河道费用,也给朝廷开创了一个巨大财源。

 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光是在应天府下游的河道两边,朝廷收到的占用费就数十万两,另外还卖出了大量的水泥和砂石,获利超十万两。

  朱棣收钱收的眉开眼笑,户部尚书夏元吉更是收钱收的手软。

  虽然整个大明的工业开发还缺少一种统一的规划,但是这个时候却生机勃勃。

  这也是工业发展一开始必须要经历的阶段,朱瞻基并无意插手。

  真要治理,也是以后的事情。

  因为这样一种态势,如今他的钱和精力根本不需要往那里投了,现在,他更需要将研究院这里的研究方向都确定下来。

  工业的发展是有垄断性和惰性的,但是科学技术的研发,却没有止境。

 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把产学研整个联合起来,但是抓住发展的重点,在未来的不久,就能让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出现在大明的时代。

  (终于稳定下来了,今天开始要弥补大家,晚上晚一点应该还有一更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annanniuer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